Categories: News

[新聞] 【地理眼】在自己的家鄉旅遊:採訪「台北城市導覽」團隊

採訪撰稿/萬宗綸、練聿修、戴宇昇

有沒有可能有一種旅遊業,是帶你旅遊自己的家鄉?雖然旅遊學者認為旅遊具備「異地性」,但有無可能對你而言,家鄉事實上是個「異地」,你從未真正瞭解?「台北城市導覽」(Taipei Walking Tour)就是這樣一個帶領顧客閱讀台北「被遺忘角落」的團隊,他們以中、英、日語導覽以大稻埕為主的街區,每個場次收費約新台幣500元,回歸旅遊服務業的本質,走出自己的路。

從旅遊業到旅遊業

創辦人邱翊原先是國內知名旅行社的產品經理職務,那麼為何會毅然決然創立「台北城市導覽」呢?邱翊表示,當時在旅行社工作發現大部分的部落格寫的都是出外遊記,缺少介紹自己生活地方的網站,於是三年多前開始寫部落格介紹大稻埕,但卻身處旅遊業中的自己,竟然對所居住的大稻埕也認識不深,因此萌生了「用導覽帶大家認識這裡」的想法。

邱翊當時觀察到,許多觀光客會到城隍廟拜拜,然後就離開大稻埕,整個大稻埕街區的歷史重要性儼然消失匿跡。邱翊的太太會講英、日語,因此他想應該可以舉辦中日語導覽的活動,然而囿於旅遊業環境封閉、難以創新,於是他便決定跳脫出既有環境,由自己利用存款來做這件事。

「我已經看見瓶頸,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那上面。」邱翊認為台灣傳統旅遊業還承襲著製造業思維,沒有將心思放在提升企業價值,只想著壓低成本。他說台灣旅行社本質上將旅遊業當成「賣東西的產業」,而非「服務業」,他舉例「客人來了以後帶他們去買東西,或是推銷其他選擇性活動」,相反地,「台北城市導覽」是用相對高額的收費,若你願意接受服務,即便你只有一個人,只要「付得起兩小時四千元,就願意帶你走」。邱翊的團隊不用花招去賺錢,而是提升服務價值來換取獲益。他補充說明,「很多旅行社的導遊重點在『鋪梗』讓人去買東西,去城隍廟完就走了,不讓顧客有機會去到迪化街,迪化街東西太便宜,這樣就不會在安排好的購物站買東西」。

邱翊提到,有人覺得他們是文創產業,也有人覺得是社會企業,譬如勞動部舉辦社會企業論壇就有找他們參與。然而他把自己定位成「文化觀光」,不過他笑著說,「我們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社會企業,因為很多實習生想去旅遊業,所以他來這裡後可以告訴他我們才是旅遊業」。

關於「我為什麼在這城市?」的需求

台北大部份的導覽活動是免費的,參與的遊客大多也就不會太專心聽導覽,反而是收費的「台北城市導覽」報名率高,參與的人也有較多的反應。邱翊說,大部分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其實對這城市不了解,有愈來愈多的人開始思考「我是誰?」「我為什麼生活在這個地方?」雖然團隊每場次大約收費500元,高過國內其他城市導覽活動,但收費比起國外還是不太高,甚至在調高收費後,還有一定的客群存在,顯示這塊市場的確有需求。

「台北城市導覽」團隊曾前往首爾與香港考察當地的城市導覽,雖然亞洲的這塊產業大多才剛開始發展,但互相來往的接觸還是能促進經驗交流。邱翊說,雖然大體上城市導覽是從歐洲先開始,接著再傳進亞洲,但他認為「亞洲模式」不同於歐洲,歐洲大多是免費的導覽,而亞洲則是直接收費居多,他認為在台灣「免費的事情沒有辦法長久,吸引到的客群也不會太多。」

邱翊指出,他們要做的是深度的文化解說,團隊的導覽員「從頭講到尾」,舉例來說,可以在龍山寺獨自連續講一個小時,從廟宇的建築、神明的故事、民俗風俗,講到宗教儀式等等。團隊也會根據不同客群調整內容,譬如中文導覽多為台灣本地人參加,因此會著墨比較多「風俗習慣和整個城市生活的關係」,除了知識的講述外,多了像「人與空間關係」的價值傳遞。邱翊說,台北人以前可能會想跑去台南、跑去哈瑪星尋找舊的故事,但其實在台北就有,大稻埕、艋舺、北投,就有很多這樣的故事,「不用跑去其他城市去」。

至於導覽員,則根據每個人的涉獵不同,導覽內容也會有所差異。邱翊特別提到他不喜某些集團的標準化服務模式,他認為那「跟人性牴觸」,讓人感受不到服務的溫度,他指出「尤其我們提供純服務,要讓導覽員的溫度出來,每個人看待同個建築或歷史事件的角度是不一樣的,如果講的一樣,就錄一個APP給客人聽就好了,就不需要有人來服務了」。

邱翊說,不要把導覽想成旅遊,要想成你去看一場表演、參觀一場展覽,就不會覺得貴,因為導覽員也花了很多時間準備。

當時進入城市導覽的預期?「沒有想過」

談到創業過程中最開心的事,邱翊說,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面有這麼多人願意支持他,表示做這件事情是對的,價值被看見。

邱翊表示自己當時創業時,並沒有想那麼多,只是做自己想做的、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,「就這麼簡單」,不像過去聽到的創業故事那樣,他並沒有抱持太多大的想法。邱翊認為,「我們受的教育都是給我們一個很大的視野和架構,但實際上你進入社會時絕對不可能,我念企管系,我怎麼可能一出社會就當主管,學校那一套研究公司政策跟你進社會是兩碼子事,還是從最開始做起」。

邱翊認為,不管你有再大的夢想、再好的理念,還是要回歸現實面,「除非你家很有錢,可以支持你去做這些」。他舉例有人的女兒原本只是想開咖啡廳,結果最後卻變百貨公司。

「台灣學生花太多時間在學校了!」邱翊語重心長,他說到「學歷不代表一個人夠格做我現在要做的事,反而有時候是你的限制,把你框住」。看著我們,邱翊提醒著,「不用想那麼多,你沒有什麼好害怕的,我三十歲結婚有小孩才創業,都不擔心害怕,你怕什麼?」

sam

Share
Published by
sam

Recent Posts

[新聞] 藍首長支持九二共識拚觀光 范世平:證明中客是統戰工具

〔記者林良昇/台北報導〕泛藍陣...

8 年 ago

[新聞] 旅遊限制令無效 中國祈福黨偷渡來騙

〔記者劉慶侯/台北報導〕來觀光...

8 年 ago

[新聞] 〈旅遊的滋味〉台北私房祕境──蘆洲微風運河

蘆洲微風運河位在疏洪道內,因為...

8 年 ago

[新聞] 中秋遊台北 高鐵贈票身心障

身心障礙者少有出外機會,台灣高...

8 年 ago

[新聞] 馬印首航 踩線團暢遊台北

馬來西亞馬印航空(Malind...

8 年 ago

[新聞] 〈台北都會〉台北旅遊借問站 擴大至12站

〔記者梁珮綺/台北報導〕不知道...

8 年 ago